康复乡村——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凌锋

首页    新闻资讯    康复乡村——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凌锋


018        封面文章









































普及康复公益,促进农村基层健康

——记全国政协委员凌锋与她的“康复健康小屋”项目




       本刊记者 刘霄霞




0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基层医疗机构是构筑健康中国的网底。康复健康小屋就是要兜住老百姓健康的网底,解决健康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把医疗服务送到农村,送到田间地头,送到老百姓的家里。







img1020        封面文章







2022

年920 日, 政协第十三届全

国委员会优秀提案和先进承办单位表彰会在北京召开,凌锋提出的“关于在全国普及推广‘康复健康小屋’, 促进农村基层健康”提案获得优秀提案。凌锋是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介入神经放射学奠基人,中国医师协会原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曾经因成功救治了被诊断为“脑死亡”的凤凰卫视主播刘海若 1,而被众人熟知。2017 年,凌锋和北京

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 2 教授联合发起中国志愿医生行动,主要任务是“扶贫、义诊、救灾、援外”, 旨在精准支援贫困地区医疗机构建设、救助弱势病患群体、积极推动医疗援外工作。2019 年,本刊曾对该行动进行报道。

“随着 2020 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志愿医生的扶贫任务也结束了。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继续做好医疗保障,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所以我们想出了康复健康小屋这个项目。”凌锋告诉本刊记者。

2020 年 12 月,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中国志愿医生公益项目总结大会在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召开。会上凌锋总结道, 自 2017 年 3 月成立

2020 年底,志愿医生团队发展到

3500 人,走过 206 县次,建立 192

个工作站,义诊 23600 人次,手术

108 例,培训村医 11472 人。正是在这次总结会上,凌锋首次公开介绍了康复健康小屋项目,那时项目的名字是“健康小屋”。后来,“康复” 二字被正式加入项目名称中,这源于一个故事和一组数据。





康复服务:基层医疗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全国八千多万残疾人,再加上慢病患者和老年人总共超过两亿,其中只有八百多万人可以享受到康复服务】



时隔三年再次专访凌锋,记者感受到她的理想主义和奉献精神始终如一。谈到康复健康小屋的源起,她回忆起在云南怒江义诊时遇到的一位截瘫患者,那是一个 20 岁出头的男孩, 八年前他在一次下井干活时被砸伤, 因为手术后没有很好的康复,八年来他一直坐着轮椅,永远丧失了再站起来的机会。2020 年 11 月,凌锋当选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当选后她收到了一份资料,据资料显示,全国每年有八百多万人可以享受到康复服务。可是截至2020 年,

据中国残联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 8500 万。

凌锋估算道:“八千多万残疾人, 再加上慢病患者和老年人,那就是两点几亿人,你看差多少,说明广大的农村干脆没有这个条件。”她进一步解释道:“没有康复的条件指的是, 不是每一家都有县医院都有康复科, 更不用说再往乡里村里的医疗机构, 所以我们干脆一插到底,直接将‘康复健康小屋’投放到村子里面去,去解决最后一公里事情。因为如果患者需要长期的康复,他不可能翻山越岭

地开着车,天天去医院,哪怕患者愿意,他一个人也不可能实现。所以我们决定就在老百姓的炕头上,在老百姓的家门口设这么一个康复场所。” “康复健康小屋”由北京凌锋

公益基金会为原国家级贫困县的村卫生室无偿捐赠。“这是为了让医疗资源能投放真正需要的地方,”凌锋说道,“在中国志愿医生行动中,我们主要帮扶对象是贫困县的县医院,在县医院开展帮扶行动的同时我们也会在县里随机选一个村子去调研义诊。在中国志愿医生行动后期,我们发现







img2021







在县医院开展义诊,来问诊的病人中真正患病的比例非常低。而我们到村

里去义诊时,发现有 50% 以上前来求诊的村民都是真正患有疾病的,让

我们感受到农村确实需要这样的帮扶行动。”




康复健康小屋的“两病中康”配置



【“两病”是指糖尿病、高血压,“中”指的是中医药适宜技术,“康” 则是康复基本技术】


康复健康小屋配置的设备包括: 心电图机、电子血压计、中频治疗仪、立式保健频谱治疗仪、卧式保健频谱治疗仪、滑轮吊环训练器、安全护理带、康复训练平行杠、上下肢功率车、哑铃、木插板、助行器、康复弹力带、PT 床、PT 凳、智能投屏电视…… 此外,康复健康小屋还为每位村医配备了康复指导手册和教学视频。康复指导手册和每一个康复设备上面都附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后可以看到教学视频,村医就可以知道每个设备适用于哪种疾病,应该怎么指导病人使用。凌锋称:“就是看着视频‘照猫画虎’,极大地降低了村医的学习门槛。”

教学视频不仅包括康复设备的使用,还包括其他学习内容。凌锋表示, 康复健康小屋的任务就四个字“两病中康”。“两病”是指糖尿病、高血压, “中”指的是中医药适宜技术,“康”则是康复基本技术,关于糖尿病、高血压的慢病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和康复基本技术有一百多学时的课程供村医学习。凌锋说:“他们(村医)







img3022        封面文章







学了以后呢,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经常地去量个血压呀,做个理疗啊, 做一些运动等等。”同时康复健康小屋还联合阿里健康公益部的“医蝶谷一起学”平台搭建了一个小屋管理平台,村医也可以线上学习,工作人员也可以在平台上看到村医的学习数据以及使用康复设备的数据,如果村医有专业方面问题,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提问寻求帮助。小屋配备的智能投屏电视不仅可以用于村医的学习,还可以向村民科普宣传健康知识,科普

视频也可以在 APP 上下载。

除了教学视频资料和线上管理平台以外,每个小屋还配有 1~3 名中国志愿医生,这名志愿医生通常是在县医院工作,志愿医生在小屋建立一对一专家工作站。“志愿医生可以抽空去村卫生室转转,看看有没有需要诊治的病人,或者村医是否需要帮助。一个月至少下乡指导一次,每周必须和村医电话沟通一下,”凌锋还举了几个例子,“比如说村医告诉志愿医生说最近有几个高血压病人血压降不

下来,志愿医生可以自己到村卫生室给病人诊疗,也可以联系其他内科医生协同诊疗;或者村医想学针灸或其他医学技术,志愿医生可以帮村医联系可以请教的针灸医生。志愿医生在村医室设立工作站的时间是三年,这期间一定要帮助村医把‘两病中康’ 的事儿给做起来。”中国志愿医生行动是让医疗专家在县医院建立专家工作站,帮助县医院的医生,然后县医院的医生在康复健康小屋建立工作站去帮助村医。




康复公益如何“授之以渔”


【康复小屋让很多笼罩着阴霾的家庭重新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良性循环】



霍丽燕 3 是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负责志愿者联络和小屋运营的工作人员,凌锋称:“她每天的任务就是给这些村医打电话,村医管理的病人有什么处理不了的情况,她都会积极地帮忙联系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小屋建成后给当地村民带来哪些具体的改变,她门儿清。”霍丽燕向记者讲述了很多康复健康小屋切实给患者带去帮助的故事。

2022 年 2 月,海南省五指山市,

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副院长彭浩 4 在一次中国志愿医生的义诊行动中, 接触到了一位需要救助的脑瘫患儿, 这位小患者在出生后的第五个月被确

诊患有“脑性瘫痪”。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家长辞去了工作,带着孩子去到另一座城市进行康复治疗,治疗持续了三年,付出了很多时间、精力、金钱,却没有取得很大成果。彭浩将这位患者的情况告诉了凌锋,凌锋特地到患儿家中进行了义诊,并联系了我国在儿童脑瘫康复领域的专家—— 李晓捷 5 医生。李晓捷医生听闻患者情况后,特地从东北飞到海南进行了面对面义诊,并为患儿量身制定了康复方案。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和这位孩子具有相同问题的当地贫困户儿童,在彭浩积极推动下,海南省五指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了——“李晓

捷专家儿童康复工作站”。此外,彭医生还与当地政府共同努力,为这位小患者每天提供免费的康复训练和接送服务。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后,如今这名小患者已经可以较好地协调双手的动作,也可以在器械的辅助下完成“坐”“躺”“翻身”等举动,让这个笼罩着阴霾的家庭重新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张振英 6 是河北省保定市唐县高昌镇贾庄村卫生室的一名村医,在2021 康复健康小屋项目暨中国志愿医生行动总结大会上曾作为村医代表发言。霍丽燕告诉记者,根据后台统计的数据,他的小屋是公益帮助村民







img4023







康复次数最多的。在康复健康小屋建成后不久,他就收到了患者送来的锦旗。张振英说这位患者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爷子,患者自诉每晚躺在炕上睡觉,睡一会儿腿就会抽筋,张振英为他安排了康复训练,老爷子经过三天的康复后,腿抽筋的情况大大得到了改善,晚上可以睡个舒心觉了。除了这位见效很快的患者之外,张振英表示,有了康复健康小屋项目,卫生室对于慢性病管理、颈肩腰腿痛以及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帮助。

如今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建成运营的康复健康小屋已经有 164 个。

尹路 7 是基金会的项目经理,曾经运营过许多医疗类的公益项目,他负责康复健康小屋项目的实施工作, 在他眼里康复健康小屋的优势在于以下三点:

首先,康复健康小屋项目的设计、运营和目标与我国医疗健康领域方面的政策高度契合。据国家卫健2018 年统计,我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在42% 以上,其中很多是由于慢性疾病管理不当诱发并发症造成更重的医疗负担。康复健康小屋中包含的康复器械以及对村医“两病中康”的医技培训,既有利于老百姓健康,又契合了《“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2022 年 7 月 20 日,国家卫健委基层健康司官网发布了《关于印发乡镇







img5024        封面文章







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22 版) 等3 项服务能力标准的通知》,附件文件《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2022 版) 中,中医医疗服务、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被列入能力指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22 版) 中康复医疗服

务被列入标准的推荐条款。康复健康小屋是帮助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达成标准的一大助力。

其次,康复健康小屋关于“两病中康”的培训课程,以及志愿医生工作站两级或者三级的联动,即招募县医院的志愿医生在小屋建立工作站,

医疗专家在县医院建立工作站,可以切实地帮助村医提升医学技能。

最后,康复健康小屋可以让老百姓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康复权利,并且“授之以渔”,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良性循环,能够给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提供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法。




康复健康小屋成功的关键:“县级政府最重要”


【要建立一个长期可持续的激励机制,凌锋认为最好还是将康复健康小屋与当地县域的医保衔接起来】




















img6凌锋介绍道,康复健康小屋项目投放地点的条件如下:(1)逾千人的大村(包括搬迁村安置点);(2) 卫生室应提供 20~30 平方米的空置房,且有 WIFI 覆盖;(3)有两名及以上的村医;(4)当地县政府大力支持和重视,对项目点医务人员有

















一定的激励机制;(5)了解当地县级及以上医院是否有医生或康复治疗技师愿意加入中国志愿医生团队,并在村卫生室建立工作站,指导村医工作。对于以上条件,凌锋表示: “‘一二三’是基础。有一千人以上的这个大村子,如果人口不够那确实

就有点浪费资源;两名村医,如果其中一名村医去出诊还有另一名村医留在小屋,可以保障小屋的运营;一间30 平方米的房子放置设备,就行了。我们投建一个小屋包括前期调研、设备购置以及执行费用等等,总共算下来仅需八万元。”

在谈到条件四和五哪个更重要时,凌锋用海南省五指山市(县级市)为例来说明。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是一个县管的省级医院,这个医院170 多名中国志愿医生,凌锋说: “这些志愿医生特别好,而且他们这个医院也非常好,这医院党委专门设置了一个管理志愿医生领导小组,而且组织得非常好,一个副院长专门管这个事儿,每个月都要带着这些志愿医生到各个村子里面去给百姓义诊, 帮助村医看病,或者把村医召集到卫







img7025























生院、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教他们学习等等。”

2021 年 12 月,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投建了三个康复健康小屋,运营得不错。“五指山市委、市政府一看就说挺好,就把建设康复健康小屋写进了 2021 年政

府工作报告中,成为 2022 年的工作安排,”凌锋说,“市政府投资建设了 20 个康复健康小屋,而且改造

20 个小屋中不满足‘一二三’条件

的村卫生室,目前 20 个小屋设备已经投放,已经具备启动条件。”五指山市政府是如何将不满足“一二三” 条件的村卫生室变得满足了呢?凌锋进一步解释道:“比如‘一二三’这个‘二’,就是两名村医,那村卫生室没有两名村医怎么办呢?政府可以把计生员和残联干事给动员进来。如果村医要外出去打预防针或下去巡诊,小屋还得开着门让老百姓做康复理疗,这时候计生员和残联干事就可以协助村医,让村医放心出诊。此外,
















残联干事更了解村子里残疾人的家庭状况,他就可以上门去把残疾人请到康复健康小屋来做康复理疗。另外, 国家对于残疾人是有康复经费的,这可以给村医增加一些收入。这样两边都好,国家的政策也落实了,老百姓也受益了,村医也获得实惠。”

“县政府一定是最重要的,”凌锋强调道,“比如说,这个县里面建设有十个小屋,县政府需要负责管理、评比这十个小屋。我们所有小屋的工作成绩和数据,我们都会反馈给县卫健局。如果县里面可以根据村医表现设一个激励机制,比如说学习机会、奖金,或者是奖章都行。张振英就是他做得好,县里面老表扬他,他就更有干劲了。”如果要建立一个长期可持续的激励机制,凌锋认为最好还是将康复健康小屋与当地县的医保衔接起来,如此村民到村卫生室来做康复还是免费的,但村医可以像门诊费用一样,收一点诊疗费,从医保支出。凌锋指出:“村医康复服务能收多少

诊疗费?是医保决定的。能不能收? 也是医保决定的。如果说医保能够把这个政策用到村医身上,那对村医来说也是一个激励。否则他一天到晚开着门又得收拾屋子,干不干都是一样的收入,何必努力呢,他就会这样想。”

吴记先 8 是河北唐县人民医院感

染管理科科长,自 2020 年唐县探索建立医共体,她就承担起了管理村医的工作。目前,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在唐县投放了十个康复健康小屋,吴记先表示:“如今我国提倡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如今早期的预防有疫苗接种,疾病发生时有治疗手段,但后期的康复仍然是我们的短板。凌锋教授的项目很好地补齐了这块短板。现在当地的老百姓可以不出村就享受到康复服务了,比如脑卒中、偏瘫患者还有一些颈肩腰腿痛的老年人可以做一些理疗和康复锻炼,如今我们都不收费,又离得不远,老百姓经常去。”

同时吴记先告诉记者,目前康复健康小屋还尚未与医保衔接,她与张振英都表示,如果收费会很大程度上降低老百姓来做康复的积极性,贫困地区的村民对于花钱更为敏感。目前唐县的康复健康小屋运营中,村医得到医院集团发放的一些补贴,可以基本覆盖村医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水暖电和耗材的费用,同时根据开放小屋的时长和使用器械的频率,发放的补助数额不同,而且在年底村医评优的时候,也会将康复健康小屋对村民的服务情况作为一个加分项。








img8026        封面文章





“三万小屋”理想与“炕头上的专家门诊”项目



【凌锋表示:“一定要创造所有的条件,让病人获得更大的益处。”】



img9




2022 年,全国新冠疫情持续高发,凌锋本来计划去贵州的康复健康小屋进行调研义诊,也因此搁置了。她目前的工作重点在五指山市的康复健康小屋上。凌锋表示,海南省卫健委目前推行的“2+3”健康服务包,与康复健康小屋的“两病中康”任务特别契合。“2”还是高血压、糖尿病,“3”就是肺结核、重度精神障碍、肝炎,所以“2+3” 健康服务包的服务实际上就是把这五种病更好地控制起来。“康复健康小屋还多两个中医药适宜技术和康复基本技术,从疾病的控制方面就把那三个病加上就行。而且五指山市政府和海南省政府也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所以我希望把五指山市的康复健康小屋打造成一个样板,

将它的经验包括政府的支持、志愿医生的付出和村医的学习等等各方面总结在一起,明年一月初在那儿开一个现场会。”

如此一来,去其他县推广的时候就更好沟通,更容易让基层干部理解小屋的任务内容和运作模式。在谈到对康复健康小屋未来的规划时,凌锋表示:“我现在想,总共有160 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这些县里面一共有三万多个村子, 这三万多个村子中能够都有康复健康小屋的话,我觉得已经是非常好的事。老百姓就能够在这个家门口就能获得康复服务。”

凌锋还告诉记者, 目前正在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接洽一个项目——“宜健 180”。通过这个

项目,中国志愿医生中副主任医师级别的医师将在“宜健 180”平台提供一些专家号,而平台把其中一些专家号分到康复健康小屋的村医手中,如果村民突发疾病,村医可以通过“宜健 180”平台联系医疗专家进行远程诊疗。凌锋称之为“炕头上的专家门诊”。

img10二十余年来,凌锋一直奔波在公益路上,从组建中国志愿医生团队到投放康复健康小屋,一直致力于给贫困地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访谈即将结束时,凌锋与记者谈到了她近期发表的一篇随笔,她表示: “我觉得医生围着病人转,做人民称心的医院,这是最最重要的。一定要创造所有的条件,让病人获得更大的益处。”




027





建立村医分级制度将有助于解决“村医荒”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凌锋



       本刊记者 刘霄霞







村医生最初的名字是“赤脚医生”。1965 年 6 月 26 日, 毛

泽东主席在同身边医务人员谈话时, 提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大部分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集中在城市和沿海地区,乡村医疗卫生组织几乎是一片空白,仅有零散的个体中医为农民提供有限的医疗服务。人民政府刚一成立,便领导人民展开了防治疾病的大规模斗争。到 1952 年底, 全国 90% 的地区建立了县级卫生机构。但由于社会结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上,农村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1964 年统计数据显示,高级卫生技术人员 69% 在城市,31% 在农村, 其中在县以下的仅占 10%;全年卫生事业费用中用于农村的占 27%,其中用于县以下的仅占 16%。对此,毛泽东在谈话中指出,中国百分之八十五

的人口在农村,不为农村服务,还叫什么为人民服务,于是卫生部在农村开始大量培训“赤脚医生”。放下药箱下地,背起药箱出诊,一批批实战派“赤脚医生”迅速成长,挑起了基层卫生健康的大梁。

1985 年,卫生部规定所有农村卫生人员一律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后授予“ 乡村医生证书”。从此, 在农村耕耘 20 载的“赤脚医生”退出历史舞台,更加专业的乡村医生成了农民健康的“守护神”。近年来, 农村地区由于待遇不高,人员断层, 村医这个群体逐渐流失。2022 年7 月, 国家卫健委发布《2021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统计数据,2016~2020 年, 村医人数以每年约五万人的速度下降。几十年来,乡村医生队伍已从 140 万减

少到目前的 74.7 万人(含卫生员凌锋是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协会原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同时也是中国志愿医

生团队和“康复健康小屋”项目的发起人,去过百余个贫困县进行调研与义诊,一直致力于改善基层医疗情况。《环球财经》与凌锋的对话, 就从基层医疗现状谈起。


Q

基层医疗慢病管理已经有很大进步

《环球财经》:2019 年对您进行专访时,您曾说基层医疗情况

A

有一个“恶性循环”,即贫困县医疗设备落后,基层医生水平有限,病人不得不去上级医院就诊,但在上级医院就诊需要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以及隐形的交通住宿支出,但是大量病人去大城市看病造成医疗资源挤兑,久而久之会陷入基层没病人没收入、上级医院资源紧缺,医患关系紧张,病人无论在基层还是上级医院都得不到良好治疗的恶性循环,您认为这样的情况改变了吗?

凌锋:如果是从“看好病”这个角度来看,没有特别大的改善。

看好病就是说诊断出病人健康状况有



028        封面文章







问题,在基层医院就能治疗,病人不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基层确实达不到这个程度。但是基层医院在管理好疾病这方面确实比原来要好很多。其实有很多疾病并不是单纯依靠治疗就能痊愈的,病人确诊得到医生开具的处方后,治疗其实就是一个管理问题。绝大多数的病都属于慢病管理,如果你管理得不好,它就有可能变成大病。比如高血压,如果不管理就可能脑出血,脑出血就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如果幸存也会偏瘫,而且脑出血在基层医院肯定治不了,必须转诊上级医院。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基层医院能管理好疾病已经很不错了。

现在我去基层义诊时,发现基

本所有的村卫生室门上都会贴一张表,表上记录了人口数,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患者人数。每个村子患有慢性疾病的人都有档案。有些村医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甚至到怒江大峡谷那么穷的地方义诊,当地村医在这方面的工作依然做得很到位。新疆喀什地区,肺结核患者比较多,所以全民都要作肺片检查,在当地如果肺结核确诊了,村医在管理肺结核患者时,不仅是要监督患者按时吃药, 他们的村卫生室里面还有个冰箱,那冰箱里面放着牛奶、鸡蛋等一些营养品。因为肺结核的很多问题是营养不好造成的,营养好对于肺结核病情好转有很大帮助,所以村卫生室还负责

把国家给肺结核患者预备的这些鸡蛋、牛奶营养品发放给病人,并督促病人吃。可以说,慢病管理这方面比原来好太多。


Q

“村医荒”问题依然存在

《环球财经》:康复健康小屋其中有一个条件就是需要村卫生室

A

有两名村医,那现在您去义诊的大部分村子可以满足两名以上村医这个条件吗?

凌锋:大部分村子只有一个村医, 这就需要另外想办法。为了满足

康复健康小屋投放的条件,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有的地方村卫生室是“县招乡管村用”体制,这样会有一个好处,




029








如果村卫生室人手不足,乡卫生院调配人员到村卫生室任职,有一个协调的能力;第二,还有一些比较支持的县政府会给村卫生室分配一个公益岗位来协助村医;第三种方式就是村医他自己协调,动员家人帮忙。


Q

《环球财经》:您在调研的过程中遇到的村医大概是什么人?是

A

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比较多还是继承祖业的乡村医生比较多?

凌锋:现在的村医队伍是两头少, 中间多。家庭祖传当村医的现在

也越来越少了,大学毕业的村医也是凤毛麟角,中间的就是医学专科院校的比较多,现在村医队伍中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当地医专毕业。


Q

《环球财经》:医专、卫校毕业的村医跟继承祖业的村医相比,

A

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凌锋:专业性方面医专、卫校毕业的村医稍微好一点,但是也有

一些问题。在我调研过程中发现,如果村医是世代以此为生的,那一般来讲他的积极性非常好,会非常积极地用自己祖传的技术为病人治疗,甚至愿意自费去进修医术,而且有些治疗效果很好,就算医保不能报销,病人也愿意去看。而按部就班分配到村卫生室的一些村医,在行医的过程中就是按照划定的“框框”走,不跨“雷池”一步,安排的固定任务比如打针、发药、巡回等,就管这几个事儿,多

一个针都不扎,多一个罐儿都不拔。



Q

政策上需要给村医提供上升空间

《环球财经》:您曾经说过,村医才是健康中国的基层网底。然

A

而根据统计数据,村医每年平均流失五万人。如今乡村医生的晋升途径是:获得乡村医生资格证书后可以考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然后再积累几年工作经验后考执业医师资格证。您今年在两会提交的提案中提到村医分级制度,这个建议的主要出发点是什么?

凌锋:乡村医生去考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这个体制实际上在

村医这个“人才池”的墙角挖了个大洞,人才全都流走了。村医本来应该留在村卫生室任职,乡村医生资格证书限定村医在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任职,不能去县医院工作,但是村医考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以后就可以跳出“农门”,离开农村去县医院或者其他医疗机构就职,如此一来他就不再是村医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向国家卫健委提了很长时间的建议,目前的政策事实上在加剧“村医荒”。本来应该让村医留在农村,蓄在农村的“人才池” 中,慢慢让它水涨船高慢慢起来,鼓励村医考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后, 给了村医去其他地方就职的机会,结果乡村还是没有村医。

我认为需要引导村医为地方贡献力量,给他们建立升级的激励机制。

村医分级制度就是希望能给村医更多的提升空间,一级村医负责行政村的保健、预防和公共卫生服务这三项基本工作。如果学习了中医适宜技术,可以给病人开方子、拔罐或扎针灸,就可以升为二级村医。在此基础上,还能掌握一些基本康复训练方法,使用康复器具,就可以成为三级村医。同时可以根据村医的级别来支付

诊疗费,举例来说,国家规定村医的诊疗费是 5~10 元,那么一级村医可以收五元,二级村医收八元,三级村医收 10 元,如此也能激发村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个事情需要县卫健局去推行,但我与基层干部交流时得到的反馈是:这主意挺好,但这事不归我们管,或者是需要上级的指示文件。这是也一个蛮大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敢为先锋。

总而言之, 我觉得从政策上需要给村医提供上升空间,不要在后面“挖洞”让村医“流走”,要把人才储蓄在村医的“池子”里头。卫健委给我提案的回复中写道:“我委正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政策,推动解决影响乡村医生服务积极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给乡村医生定级,给予各级乡村医生不同诊疗费标准,将会是促进乡村医生主动进步的很好尝试……支持鼓励具备相应能力条件的村卫生室开展各种形式的康复服务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2022年12月15日 11:07
浏览量:0
收藏